21世纪以来,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把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连在一起,让世界各地的文化汇聚。而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网络化论文。
由于网络打破了时空局限,让世界各地的文化得以联系、交流、融合,并快速传播。网络文化以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它给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民族的希望,因此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和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已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网民数量位居全球榜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这些新兴媒体让各种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观念汇聚网络,形成了丰富的网络文化。为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学生们需要具备快速准确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互联网所汇集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图片、影像、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只需要通过关键字检索,就能高效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正好满足大学生的了解需要。据统计,数据中20-29岁年龄段上网的人数占到30%,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占比。全国2000多所高校,已基本覆盖校园网。可见,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也成为网络文化最主要的影响对象。
(二)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1.实时性和虚拟性网络作为各类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与传统的报纸、图书不同,具有十分快捷便利的特点。通过宽带传输,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转瞬之间发送大量信息。这种实时性,让大学生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包括世界各地的最新讯息,也包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的文化。同时,对信息的数字化加工使得网络文化具有了虚拟性的特点,这种虚拟性主要是指文化活动和文化主体的虚拟性。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对自我完美的追求,让他们可以不用受到身份、年龄、道德的约束,大胆地展现自己,与各类人群进行文化的交流,而且可以满足我们看病、上学、养宠物、旅游、逛街等各种生活需要。2.开放性和群体性与其他国家、地域、肤色、文化的人在网络中交流,不必担心因差异而不和。不管是学术的、还是通俗的文化内容,网络都开放包容,人们共享一切资源,并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每一个人都处于联系之中,且相互影响,这就是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因网络开放共享,这正好又适应了人类的社会性需要,在人们独自生活时,网络文化就成为很好的精神陪伴,也是一种群体性的生活体验。网络中的文化产品和活动让网民获得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持,他们能够在网络文化中找到一种归属感。网络文化的群体性还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被称为网络语言,比如“给力、萌萌哒、蓝瘦香菇……”网友们在交流过程中,就会使用这种语言,以表示自己紧跟潮流。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学习的主体,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学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将成为网络文化影响下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网络观看新闻,收听广播,查询权威学术性网站,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国之声、中国知网、人民日报等,甚至还可以接受远程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进行“自助式”学习,让文化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没有时间或金钱外出学习的情况下,网络文化学习不失为拓宽眼界,丰富见闻的好方法。例如2016年因直播讲数学意外走红的白发教授杨世显。这位教授是北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因患有白化病,所以头发变白,他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大学高数和考研数学等,其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发布视频最高的播放数为1.9万次,关注度9万人,粉丝高达11万人。有学生甚至说:“每天去看老师开直播,我再也不玩王者荣耀了。”这样的网络直播平台,确实能够让我们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2.节省消费成本,让生活方便快捷大学的花费相较于初高中来说是比较高的,离开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学习,需要管理计算自己的生活花费,而文化信息、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在网络中呈现,就可以大大降低消费成本,甚至零花费,让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购物,可以上淘宝京东;聊天,可以用QQ、微信;看书,可以上腾讯读书,或者当当网;吃饭,可以用美团、饿了么;甚至相亲,也可以用百合、世纪佳缘等网站。无须出门行万里路,就能够买到需要的物品,结交到聊得来的朋友,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吃自己爱吃的美食。网络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也构建了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桥梁。3.畅所欲言,释放心理压力大学生在网络媒体中与各色人群进行文化交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减少压力的手段。因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不必担心身份暴露,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个人的交际圈。还能够表达自己对一些事件的看法,比如在微博、新闻网站上,都设有专门的评论区,在推送的消息下,可写出自己此刻的感受。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化及其产品也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
(二)消极影响
1.网络亚文化扭曲学生价值观网络亚文化是一种体现着成年人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网络流行文化。它是青年人在追求个性和创新文化的需求中衍生的产物,带有青年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这种“前卫”和“时尚”有时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如最近一条“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的标语传播开来,大学生们为了证明自己是“社会人”的身份,让别人看到自己并没有落伍,纷纷在手上佩戴各类佩奇贴画,并发图晒到朋友圈,致使小猪佩奇的相关产品卖到断货,这种无厘头的行为,让人担忧。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无意义的网络亚文化,会对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造成消极影响。2.网络文化传播平台让学生沉迷成瘾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批应用软件,快手、抖音、养青蛙、吃鸡游戏,此类媒体软件,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大学生在软件里寻求刺激新鲜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一些学生原本是抱着放松一下的心情尝试,可软件却无限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致使学生长期沉迷于这些网络软件,严重的可能不愿意回归社会,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别是在一些网络直播当中,低俗文化、暴力文化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如果沉迷类似的网络文化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聚力打造健康文化传播平台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有关网络产品的法律,推广使用类似游戏时间规定提醒、软件使用权限设置等防止沉迷的网络新技术,加强对于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要求有关部门对推送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例如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加强实名制管理,禁止发布不良信息;对于斗鱼、抖音、快手出现的有不良社会影响的视频,明确平台和视频来源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要遵守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积极配合,制定具体的公司规章制度,对旗下相关产品严格要求,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二)加强网络主流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各种文化都可以依托网络呈现,但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盲目为了高关注度、高点击率、高额的利润率而放弃我们的底线,制造些标题作为噱头,这是低端的娱乐,无价值的网络文化。为避免这样的网络文化,政府要引导企业,注重开发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站,将有利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融入网络空间。网络文化的建设既要符合大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发展的要求,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把主流文化和游戏、软件、网页等文化载体相结合,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三)培育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自觉选择优质网络文化
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关爱,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多样的兴趣爱好,给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学校要加强网络文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浏览权威网站,提高大学生辨别消极网络文化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上,可利用互联网+文化的模式,“慕课”“微课”“网络公开课”等网络学习平台,把教育内容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生动不枯燥,帮助大学生培养专业学习的信心、兴趣和创造力;大学生自己也应当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好比一个信息庞杂的熔炉,它所容纳的文化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网络文化中的积极部分能够拓宽大学生学习的渠道,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自主学习,扩大交际范围,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情感丰富、复杂、不稳定的特点,网络文化中消极的因素可能会歪曲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萌生低俗的审美趣味,甚至做出违反社会道德、法律的极端行为。因此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选择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优秀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顺章.网络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大学生学习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1.
[2]王希鹏.大学生网络迷恋现象及教育引导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王娜.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3.
阅读期刊:网络财富
《网络财富》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电源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优秀中文期刊。全国公开发行。《网络财富》杂志目前已停刊,具体复刊时间以杂志社官方消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