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步伐,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对象逐渐出现了新时代的大学生,这些学生有着鲜明的特征,他们追求个性、彰显自我,他们有较多的优秀特征,同时,在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着矛盾。为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推动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高职教育论文。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9月,大学出现了2001年出生的大学生。自此,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队伍逐渐将以00后为主,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为高职教育的教师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出了重要研究课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特征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教育教学前,要进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已有知识水平的分析、教学对象需要形成的知识水平的构成成分的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在生理、个性心理、智力、能力发展等方面特点的分析。00后所处的社会与经济等成长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较为优异,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受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较深。他们身上充斥了大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独立性与孤独感并存
“00后”群体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接受不同方面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他们大多具备更为优秀的独立行为能力,一般在思想上更为灵敏,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QQ携手中青报正式发布《00后画像报告》显示,00后更倾向于用开放、独立、自信来形容自己。同时,正是该群体独特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背负着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他们虽知识面广,但学习压力很大;以及在家庭缺乏同伴的陪伴等多种来自家庭或个人性格的原因,使得这一群体的孤独感更为明显。
(二)耐挫折性与消极心理防御并存
多数“00后”从小就被家长灌输以竞争意识,因此对于荣誉、外界认同的追求更为强烈,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他们在发现自身问题时会更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对于目标方向更能够有效把握,但由于“00后”性格上的过度独立和强烈的竞争欲望,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赢得了、输不起”的情况,往往在严重受挫后,不能正确归因挫折,采取逃避、自骗、攻击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这些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
(三)实践能力与惰性并存
00后”生活在智能化时代,普遍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00后”群体大部分都敢于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并会十分积极地尝试将个人知识进行实践检验。同时,由于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性,使得学生产生依赖感,养成惰性心理,“有问题,找度娘”从某一个侧面也反应了人们“懒”于思考。
(四)情绪表达的直接性和封闭性并存
“00后”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显得外露和张扬,他们可以把爱挂着嘴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爱和喜欢;也能轻易的说出恨。他们对内心的情感表达更直接,也会被一点小小的感动而热泪盈眶。但同时,他们追求自我与个性,当他们觉得不被理解时,也会“话不投机半句多”,更不愿打开心扉与你深入交流。
(五)现实主义与虚幻主义并存
“00后”生活在物质世界丰富的时代,他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显得更为理性。但多元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充斥,使得他们的心理追求变得虚幻。“90后”如果被称作互联网移动居民,那“00后”就是互联网原住居民。他们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呼吁
由于教师和学生成长年代不同,教师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严重的一代,出现教师费心费力备好一节课后,学生并不买账的现象。一堂好课理论上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实际上,往往是以老师自我展示的理念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将自己的知识,以为独到、深刻的见解都滔滔不绝的输送出去。最后,看似一堂饱满而丰富的课堂,老师可能只感染了自己,学生的感受却是一无所获或是收获甚微。新时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更强烈,他们希望的课堂是能激发起自己的好奇心,并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使得个人价值能得到体现。然而当下教育方法并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这种矛盾推动高职院校势必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推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40%以上,国家和各地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先后深入实施了一系列软硬件升级建设项目,对职业教育进行支持和培育。2013年,教育部职成司设立了专项课题,系统研究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理论体系。2015年和2017年先后建立第一批和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共254所试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下,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参与为载体,以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创新型的培养模式,要求必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三、新时代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点
(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施中往往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其实质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满足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快乐和自由,引领学生追求人生境界的完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彰显着人性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洋溢着自主学习和自由创造的快乐,能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的对象是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后的学生,往往是高考成绩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传统意义上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较差。但这部分学生的社会职业观念较强,其动手能力较强。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又个性凸显,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围绕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善于动手、乐于动手的特点,精心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融合信息技术”
2014年我国提出了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改革;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8年第四次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这样描述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未来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课堂,可能是‘双师型’的课堂,人机交互、人机结合将成为主要形态。一堂课可能由一名教师和一个机器人共同来上,布置和批改作业、知识点训练、监督学习、学习情况的分析等工作可能由机器人来完成。”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支撑与前提,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育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慕课、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利用蓝墨云班课APP等移动教学助手,把课堂教学与手机移动终端有效结合起来,使手机变成了学习工具,通过移动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用手机组织教学,实现课堂内外信息的即时互动。通过目前已经使用的经验来看,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喜欢和适应将智能手机作为教学工具引入课堂的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而且这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的方式,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强化培养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目的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体能力的整合。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要和企业岗位对接,必须首先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分析,开展专业建设、明确课程开发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改革,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赵会利.“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37-38.
[2]李艳洁.华艺百创:用“90后思维”管理“90后”[N].中国经营报,2012-06-25(C03).
[3]王言虎.“兴趣一代”是社会进步的标记[N/OL].(2018.2.12)
阅读期刊:职业国际级
《职业》(旬刊)创刊于1994年,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职业指导、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类国家级权威刊物,是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刊物、国家职业教育核心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