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农学研究水平得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加深对基础农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其服务范围的扩展,进一步分析基础农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农学研究论文。
基础农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农业基础研究和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基础农学在农业科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公共性和主导性的特点,是农业应用的基础,促进农业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农业属于一种弱质产业,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基础农学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加强基础农学的研究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化组合,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1基础农学发展的现状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新技术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基础农学研究面临很多的问题,如缺乏创新能力、研究人员素质较低以及发展不均衡等。目前,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基础农学和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基础农学研究较为薄弱,原有的科学技术其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基础农学研究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优秀的青年研究人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基础农学研究缺少吸引力,造成人才外流,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基础农学研究缺少相应的资源配置,多向管理导致其效率较低,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相关机构不合理,专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和生产存在脱节问题。
2基础农学的发展趋势
2.1基础农学研究内容应用化
基础农学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基础农学研究的成果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力。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相应的科学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基础科学的作用不断增加,为技术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在未来,基础农学的发展和生活、生产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研究的重点也朝着市场的需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基础农学的研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针对关键性技术开展相应的研究,并且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2.2基础农学学科发展的融合化
基础农学各学科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科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更加密切地交叉和融合,不断地产生新的火花和亮点,出现新的构思、见解和理论[1]。同时,这些内容能够反作用于基础农学的研究,促进基础农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完善。基础农学学科的融合化发展,要求做好引导措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融合化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促进我国基础农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2.3基础农学研究方向的双极化
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并且其发展方向非常的复杂,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在宏观方面,以多个学科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国家给予相应的扶持,如资源卫星、地理信息技术等,尤其是遥感技术,进行作物产量预测、宏观管理和农作物保护等,有利于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微观方面,基础农学的研究不断地细分和具体化,如分子技术、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引发新的技术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学科不断渗透和融合,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2.4基础农学研究方式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式和设备。在不断的应用中,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基础农学,并且利用基础农学的研究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农学研究的国际化步伐极快,促进各项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促进各个部门的合作,实现全球合作,是基础农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借助全球化的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和研究设备,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借助现代化的研究方式,降低研究的成本,实现农学基础研究的多样化。
2.5基础农学研究项目管理实现课题化
在农学基础研究的过程中,原有分散式、零星的研究项目会逐渐减少,针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基金,利用基金化的方式,实现项目的管理。从国家和区域的角度来讲,针对重要的课题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最佳的研究单位。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明确课题的负责人员,形成相应的小组,构建具有特色的课题机制。在人员使用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需求,采取人员招聘制度,面向社会招聘需求人员,打破传统的用人模式,促进科研人员的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3加强基础农学发展的有效建议
3.1加强基础农学研究队伍的建设
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人才起着关键作用,人才和团队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坚持,并且非常困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个体能力的同时重视团队建设。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培养学术骨干人员,建设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团结合作的国家基础农学研究队伍[2]。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借助人才实现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朝着人才资源竞争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基础原则的基础上,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专家和高级的科学技术,并且加强中坚力量的培养。农学基础研究中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加强人才的选拔和吸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3.2加大基础农学研究的资金投入
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能促进实验研究的开展,培养优秀人才,更新先进设备。如果缺少稳定的资金投入,基础农学的发展难以保障。我国基础农学研究的资金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加大基础农学研究资金的投入,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总值。因此,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应正确地处理农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统筹和安排资金,加强资金的支持力度。
3.3加大农学研究的国际化交流
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借助国际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参与并且分享基础农学研究的成果,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促进学术和人才的国际化交流,实现我国基础农学研究的创新。同时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实现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和合作,促进各研究机构的发展。另外,注重基础农学发展环境的创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基础农学研究的发展。
4结语
基础农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内容,应注重其研究和发展。在基础农学研究的过程中,应认识基础农学发展的现状,正确地看待其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基础农学研究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基础农学研究的发展,如加强基础农学研究人才和队伍的建设,加大研究资金的投入,参与国际化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郭金燕,曹秀红.基础农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97.
[2]胡彧.农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互联网天地,2015(5):41-46.
阅读期刊: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学院学报》本刊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