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大众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年轻群体作为社会的主要消费力量, 更加趋向于适合自身主观判断的文化产品。虽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但更加趋向于时尚、跨界、融入生活的视觉表现;秦绣不能在拘泥于刻板的固有形式, 应向新材料、新工艺、科技感的外观特征转变;追求简约美、便捷、信息传达高效的设计体系;导入新思维, 强化受众个性化体验, 运用独特、新颖的创策概念来研究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
《中华文化论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本刊为一本有相当理论深度、集全国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前沿性的专业学术参考书、对于广大文史、哲学爱好者来说,本刊又是一丰内容广泛、可读性强的好书。
陕西关中五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 孕育了种类繁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 秦绣就是其中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手工技艺。她根植于陇山地域区块为核心的甘肃南部、陕西西部地区;依托秦文化, 在陕西.千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绣品工艺。其形式特点奔放粗狂、造型别致、鲜活生动, 富余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大量提取区域文化、生产生活符号, 营造出别致的文化特质。
然而作为一种地域代表绣品, 却不广为人知, 甚至在陕西文化板块也无足轻重, 无人了解。相比较苏绣的工艺精细、蜀绣的针法绣技、湘绣的强烈质感、粤绣的用色明快, 秦绣的特质在哪里?如何摆脱目前技艺即将失传的窘境?作为一名行业工作者应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 受众审美的转变提出再造探索思路;以视觉审美导向为基础, 深入分析、理解、认识未来秦绣发展中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国家政策、地区文化发展规划、城市化、信息社会、全球一体化等等多种社会背景所带来的受众审美突变。
一、面临的窘境及时代机遇
(一) 秦绣面临的发展窘境
当前多元区域一体化、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数字移动终端加持下, 打开了社会大众资讯获取的诸多渠道, 带动了各种资讯平台的建立;使信息的获得从单一演变为多点类比, 使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分辨, 这其中视觉的感官刺激逐渐转化为受众获取信息、选择接纳的基本判别基础, 逐渐拔高了大众的审美标准。同时, 大量的资讯意味着社会节奏的提升, 信息的视觉展现必然向符合视觉习惯转变、向受众精神文化需求靠拢。而传统审美标准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 所承载的信息更新力度有限、视觉符号老化、表现手法单一。与信息化脱节, 不能代表时代新生力量的视觉需求, 也无法提升受众的生活品质感。
(二) 秦绣的时代机遇
我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政策下, 陕西省随之在2017年颁布《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 要求进一步发掘陕西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而秦绣作为秦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处于陕西政府提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国际、国家、地区发展平台之上。
国家的复兴随之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 如何大时代背景下, 发掘、创新适合受众视觉需求的秦绣文创产品, 将是一次机遇与挑战。
二、受众审美风向视觉符号的需求
(一) 审美风向
目前, 信息技术的革新, 大众获取资讯的渠道多元化, 年轻群体作为社会的主要消费力量更加趋向于消费适合自身主观判断的产品。虽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但趋向于时尚、跨界、融入生活的视觉表现;不拘泥于刻板的文化产品形式, 倾向于简约美、便捷、信息传达高效的视觉设计体系感;新思维的导入强化了个性化追求, 独特、新颖的创策概念提升生活幸福指数;以上都诠释出新时代的审美价值取向——“极简主义”创新表现形式, 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 感官上简约整洁, 品味和思想上体现优雅、回归自然。
(二) 时代背景下秦绣的视觉符号提取
根据当下审美趋于简约美的方向, 简化秦绣复杂的纹样设计, 提取其具有地域特征的表征符号, 结合受众文化成长的烙印基础, 推出符合时代视觉标准的创新表现载体。
秦绣纹样多以生产生活、图腾崇拜、宗教信仰进行创作, 依托环境和人文背景表现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但纹样形式感没有与时俱进, 造成设计感呆板很难结合受众生活期许。形成以传统艺术绑架受众, 以道德标准凌驾于市场之上, 造成世人难以接受。这其中关键是如何提取适合年轻消费群需求的视觉符号, 借用简约构成的表现形式对传统纹样改良, 提取受众能接受的表现手法, 彰显提升秦绣的时代影响力。
三、秦绣艺术视觉化再创新
秦绣要发展, 艺术形式、表现工艺要创新, 视觉体系要符合时代个性化的市场需求。首先, 应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表现载体:伦理纲常、鞋面、鞋垫、披风等, 是否可以考虑娱乐化、生活化?能否以秦绣的风格, 现代的设计形式来表现以“秦风”为主题的毛绒玩具、靠垫?结合汽车进入家庭的时代背景, 开发秦绣风格的车载文创产品;能否提取秦绣纹样中具有代表性的“五毒”元素, 开发一套“秦绣.五毒”蓝牙耳机;结合秦绣工艺手法, 开发丝路文化纪念品等。
总之, 要紧密结合时代需求, 认真策划分析受众喜好, 做好未来消费群划分, 深入论证市场同类文创产品创新路径;寻找适合秦绣、体现秦文化的代表符号进行再设计, 力求独特、新颖的表现形式。
四、结论
秦绣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技艺, 延续了千年历史,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着自身的创作形式及表现工艺。但进入21世纪, 由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社会审美形式多元化, 单一的表现手段已经很难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更无法满足受众群对新颖、个性化追求。所以创新, 拓展新的载体、表现手段、甚至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 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符合当前旅游经济、文创产业趋势, 是秦绣较为可行的创新发展路径;文化要素视觉化革新势在必行, 秦绣必能在市场选择中换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曹德明.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2][日]原研哉, 阿部雅世着.为什么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3][美]MARTY CAGAN着.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4] [美]诺曼着.感情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项目:西安培华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关中民间刺绣非遗文化的发掘与应用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PHKT1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