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一直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能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而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园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就目前情况来看,家庭与幼儿园这两种因素并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应找到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可以让教师和家长之间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心理发展与教育》(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一份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心理学学术刊物。于2010年正式改为双月刊,每年6期,单月15日出版。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园合作。目前家庭与幼儿园这两种因素并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应找到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能较快地融入集体,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知道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教师一直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支持和坚持。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就是幼儿期,而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家和幼儿园,因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园合作,双方共同努力。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现在家园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家长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了解不多;有些家长存在“重园教,轻家教”的思想;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参与度不高、理解性不强;有些家长很少主动参与到幼儿教师的工作中,基本都是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家长也只是被动了解孩子的表现或配合工作;有的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对配合、支持以及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和管理等方面认识不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应该由教师来负责孩子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合拍,甚至在一些方法和观念上产生冲突。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理论
1.什么是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主题,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婴幼儿期所逐渐养成的积极的行为或生活方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1.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
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所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并且家园要紧密合作。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
首先,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有益于幼儿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得到肯定与鼓励幼儿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再次,有益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关心、同情、帮助他人);最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五、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
1.家园行为脱节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表现为听话、懂事、生活有规律,在家则任性、依赖性强、随心所欲。幼儿的表现之所以会这样,其原因是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幼儿园生活的每一环节都有科学合理的流程。而这些在家里都没有,家长的放松加上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被淡化,因此,更要强调家园互动。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保持是远远不够的,切实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同步调、同方向、同合作。
2.家庭教育的隐忧
一是望子成龙。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严重,忽视了幼儿真正喜欢且有实效的启蒙教育。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一些幼儿的周末过得比一些小学生、初中生还忙,可是结果却并不理想。二是过于娇宠。除了“望子成龙”型的家长外,还有这样一种家长,他们把幼儿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家长过份疼爱的表现,带给幼儿的其实是身体和心灵上的隐患与伤害。
3.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一是缺少联系,不善沟通。很多幼儿教师没有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情况,还有一些教师不善交际,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因为不能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一些情况,因此无法及时帮助幼儿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二是组织活动少。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走进幼儿园,让家长知道幼儿园的活动方式。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半日活动、月主题活动、月末小舞台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活动方式和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策略
1.消除脱节现象的策略
第一,勤交流,发现问题。家园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经常沟通,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双方可以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及时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第二,组织活动。首先,幼儿园组织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如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提出的难题进行咨询,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最后,设置家长开放日,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参加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引导家长在家也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幼儿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家庭教育的策略
第一,创设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由家庭成员的修养、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气氛等组成,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父母要为幼儿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营造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从而更有自信心和上进心,从小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应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园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合力,使家长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客体变为主体。幼儿园要经常与家长讨论幼儿的教育问题,当家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和家长一起分析,寻找对策。第三,父母应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父母必须严于律己,当好幼儿的榜样,不能一切都依靠幼儿园,因为孩子时时刻刻都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榜样。
3.幼儿园教育的策略
第一,重视环境的作用。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应营造良好、宽松的氛围,在放松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更要把行为习惯培养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第二,教师要改变想法。幼儿教师应该克服胆怯和害羞的心理,要重视在家园合作这项工程中沟通起到的作用。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进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有利于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三,重视游戏的作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因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
总之,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应多沟通、多交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家园合作,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共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