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是对现在教学管理发展和管理应用的一些技巧,同时也是对当前教学改革发展中的主要运用方案。本文选自:《教育科研论坛》,《教育科研论坛》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摘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尽管探究式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安排,这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课堂环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教师应该为科学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探索,教学应用,教学方式,教学论文
一、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没有把探究式教学当作教学的唯一方法。科学教学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着多种形式和方法。
教师必须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特定目标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体会科学探究等。参加强调动手的活动,阅读有关资料,开展班级讨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参加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活动,观看影片、录像,进行科学探究等诸多方法,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就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这三方面创造一种教学平衡。如果教师过于僵化科学探究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削弱成功地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能性。
二、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强调亲自动手
如今,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许多高质量、强调动手的科学课程和科学材料。但是,使用强调动手的教学法并不总能保证教学科学进行的有效性,强调动手的教学法不一定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计划、设计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回答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互相交流,以发展概念并为自己的发现辩护。
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寻找合适的途径解答这些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从他自己的问题出发进行工作或是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由全班学生就同一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或是分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
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是否就是探究活动,这常常要由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给予的弹性程度而定。这有别于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共同答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他打算让学生掌握什么科学概念,允许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多样性,承认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
虽然探究式学习包含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目标,但强调亲自动手的学习并不是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唯一方法,其他的资源对于激发问题和提供信息也很重要。一方面,书本、文章、英特网上的信息和个人亲自参加的会议和进行的访问都能激起学生对某一论题的最初兴趣,从而引发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一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些资料就可以成为辅助材料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额外的支持。
三、不能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改革时期,应该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放在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很关键,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有助于学生掌握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学习科学具有双重优点,因为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系列思想,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科学提供了寻找信息、检验思想以及寻求合理解释的方法;作为一种结果,科学是能够用来理解新的经历的思想体系”。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过程与获得概念性的理解和知识这两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依赖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经验和信心。我们常容易出现一方面强调既重视过程技能的发展又重视科学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却又只对其中的一项进行细致的检查,而忽略另一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技能,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探究者,要相信:只要有大量的实践,假以时日,这些技能就能发展成熟。
四、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促进者或向导,教师要设计出一系列概念性的框架,对此学生们可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概念性的框架是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作巡视并与各个小组交流,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合适学生进程的学习计划。必要时,教师还要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树立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是敢于探究。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探究习惯却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和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正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寻找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其次是善于探究。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必须持之以恒,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探究。再次是乐于探究。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习也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压缩空气》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如:皮球为什么可以捏扁,放手后会复原?为什么有的球弹性好,有的球弹性差?……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探究兴趣就会更浓厚。弹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探究,逐渐构建起从实践——提出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