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发表

词汇多义现象认识和运用技巧

  文章是一篇语言学论文,主要讲述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词汇多义现象和新改革发展方向等等。本文选自:《语言战略研究》,《语言战略研究》办刊宗旨: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研究现实语言问题,促进学术成果应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社会学或宏观社会语言学问题,涵盖经典语言政策规划框架中的主要内容,侧重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国情、双语教育、语言与社会、多元文化等。

语言战略研究杂志投稿论文

  摘要:传统语义学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意义的聚合。可以说此种理论并未把握多义现象的本质,传统的成分分析法不能有效地区分一词多义和同形同音异义词,而认知语言学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

  关键词:语言学角度,词汇多义,语言学管理,语言学论文

  一、引言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者多个义项,它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历来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的语言学家如 Fodor、Trier 等从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或语义场(semantic field)等角度来研究语义,并未能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认知语言学家们则提出应结合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来系统地研究语言,他们将原型理论、范畴理论和框架理论等应用于语义研究,对多义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

  二、多义现象

  根据 Bolinger 的观点,自然语言最理想的状况应是一个词形对应一种意义,反之亦然。然而,这种观点尽管有助于消除歧义却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客观世界事物的无限性及人脑对信息的理解和储存能力的有限性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因此,往往一词被赋予多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词多义较难于学习,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更是学习的困难所在。

  一般说来,词的义项变化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 辐射型(radiation):派生义从基本义项向四周放射扩大,各个派生义项之间相对独立。( 二) 链型(concatenation):词义从基本义项开始派生出第二义项,第二义项派生出第三义项,以此类推。( 三) 综合型(combination):此种模式综合前两种模式派生出新义项。如“pen”语义扩展为链型扩展:“硬质的羽毛”——“用来蘸墨水的硬质羽毛笔”——“蘸墨水的钢笔”——“笔”。“face”以“脸”为核心辐射扩展为“面容;表面;方面;面对”而其中的面对又链式拓展为“正视;承认”,“正视”继而又拓展为“(感到不能)对付;(明知不好办而)交谈;必须对付(某情况)”,从而形成了混合式语义扩展。那么各个义项之间又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建立起联系呢?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意象图式的隐∕转喻映射为此提供了理据。

  三、多义现象产生的机制

  中心词义往往是范畴理论中的原型,继而通过辐射、链式或者综合式形成其他义项。

  (一)原型范畴理论

  在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中,范畴的边界是清晰而非模糊的,范畴由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来界定,一个物体若具有某范畴成员的所有共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就不属于该范畴。但此种观点在六十年代受到了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质疑。罗施、拉波夫等人通过对不同文化范畴形成进行比较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根据该理论,原型(prototype) 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判断某物体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有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某些具有显着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这些基本层次范畴让人们付出最小的认知能力而收获最大量的信息。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上和之下分别有高层次范畴和低层次范畴,如“鸟”是基本层次范畴,在它之上有更高层次范畴“动物”,在它之下有更低层次范畴“燕子”,“麻雀”,“老鹰”等,他们构成了上下义的关系,但原型既不是最抽象的上义词“动物”,也不是最为具体的“燕子”,“麻雀”,“老鹰”等,而是其中的黄金中位词“鸟”。

  类典型效应和范畴理论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词义可纳入语义范畴,因为语言结构同其他概念结构一样,都是建立在同样的认知机制之上的。在一个词的诸多义项中,各义项的地位并不平等,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它词义的原型,一般的语义原型都是最为常用的词义;其它词义都是在该原型词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简言之,多义范畴就是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的结构。以形容词 hot 为例,其9个义项如下:(1)热的,烫的;(2)(指人)感到热的;(3)(指调味品等)辣的;(4)使人感到热的;(5)强烈的,热烈的;(6) (猎物的嗅觉)新鲜而强烈的;(7)指(新闻)新鲜的,引起轰动的;(8)指(音乐)节奏感强、情绪激昂的,扣人心弦的;(9)指(竞赛者)技术高明的,令人赞叹的。其中“(1)热的”为hot的原型义项,第(2)至(9)义项都是围绕该义项衍生出来的。衍生出来的9个义项之间至少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的属性,但没有任何属性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所有义项的家族相似性表现在都与温度升高或情绪激动有关。各义项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式来表示:

  原型语义(1)通过辐射型将语义扩展到(2)、(4),(1)、(4)、(5)、(9)又形成明显的链型扩展模式,hot词义扩展结合这两种语义扩展模式,形成了综合型的语义扩展模式。在英语一词多义中,很少见到单一的辐射型和链型扩展,大多数语义扩展模式都是综合型的。但是我们发现辐射型语义扩展所得到的几个义项并非完全对称的关系,(5)辐射扩展到(6)、(7)、(8)和(9),显然(6)、(7)、(8)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强烈,而(9)指( 竞赛者) 技术高明的,令人赞叹的,指其技术高明可令人有感到新鲜、激动,与前三项热烈激动程度明显削弱。

  (二)隐喻和转喻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多义词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而形成的。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事物和现象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反复作用于人脑时,人脑便会形成意象图式,即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意象图式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当新的概念、新的范畴出现时,人们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词语,而是利用大脑认知活动的特点,通过意象图式的作用,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用已知的、具体的事物表达新的、抽象概念,这样一来就产生两个认知域,即由源域 (source domain) 到目的域 (target domain) 的认知投射或映射(mapping)。这种投射有两种,一种是从物理的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隐喻投射,另一种是从基本层次范畴到高级层次范畴或低层次范畴的转喻投射。隐喻投射是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如“The price is high.”中的“high”的意义可视为“The hill is high.”中 high 的概念映射;前者表达抽象意义,后者表达具体意义,二者的投射以 MORE IS UP 这个意象图式为中介。而转喻投射则以事物之间的邻近性为基础,如在Let’s have a chat over a bottle中,以 bottle 转喻wine。

  无论隐喻还是转喻都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即经验现实主义;此观点具体可阐述为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由简单具体到抽象复杂,由认识自身构造和经验到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人→物→过程→空间→实践→性质。仍以上图中的hot为例,在英语中hot一词最初用于热量感知域(the domain of thermal sensations)表示“热的,温度高的”,其后逐渐映射到味觉感知域(the domain of taste sensation)表示“(调味品)辣的”,再到心理感知域(the domain of psychology) 表示“强烈的,热烈的”,三者的映射可能基于相似的体验,即无论是辣的食品,激动人心的消息还是情绪激昂的音乐都可能会导致人体温度升高、心跳加快,产生热感。(猎物的嗅觉)新鲜而强烈的;指(新闻)新鲜的;(音乐)节奏感强、情绪激昂的,扣人心弦的;(竞赛者)技术高明的,令人赞叹的,则分别反映不同的心理层面上的热感体验。由以上分析可见,隐喻和转喻与多义词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们的概念系统,决定着人们语言的运用。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填“免费获取指南”获得《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您前面已有人填单

相关推荐
EI推荐
SSCI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