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是浙江省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是发展台湾经贸合作的领先地区。在专题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在学习,借鉴和研究福建部分市县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苍南县海西经济发展先锋区的建设,并对建设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浙江省经济建设论文。
2004年1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首次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继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2011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温州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五个重点龙头城市之一。 2011年6月29日,浙江省政府在苍南挂牌设立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标志着苍南正式实施“双海双区”战略。在2011年底召开的苍南县第八次党代会上,县委立足苍南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双海双区”战略,努力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的目标。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浙江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是发展对台经贸合作的先行区。为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笔者于2013年3月底开始,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专题调研。5月初实地考察了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苍南台北小镇、霞关对台小额贸易园、沿浦农副产品加工园等项目,并召开多个座谈会,较全面地了解苍南县参与海西建设情况。在学习借鉴厦门、漳州、宁德等闽东市县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区域优势,对苍南县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1.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苍南县非常重视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先行区建设,从等待观望相关政策出台向主动抓住机遇出击转变,积极参与到海西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中。
1.1主动把握机遇
在2009年5月的国务院《意见》颁布后,苍南县结合本地实际,快速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苍南先行试点区”总体方案》;2009年11月,国家级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成立;2010年11月,苍南霞关口岸恢复对台小额贸易并正式开航;2011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并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2011年6月29日,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苍南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参与“海西建设先行区”的“双海双区”战略拉开了序幕。
1.2科学规划引导
苍南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对台经贸合作的目标,同时,《苍南县临港产业新城总体规划》、《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等先后编制完成,为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1.3打造发展平台
目前,苍南已编制完成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规划,形成330平方公里的“一区多园”对台经贸合作空间,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龙港新城、灵溪新区、马站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三大产业集聚核心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临港产业基地、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北小镇等发展平台,目前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堤坝已经合拢,并已在浇筑内堤防护栏,一期围垦区3000亩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正在推进,二期江南海涂围垦吹填工程完成招投标,计划吹填28万多亩。阿里山农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计划2014年投入正式营运,一期已于2012年1月16日开园。
1.4加强宣传交流
苍南县不断加强与海西区域市县的协作交流,积极参与海西协作组织的各类活动,精心筛选重点项目赴台考察招商,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海峡两岸交易会,台湾多家企业来苍考察洽谈,邀请台湾媒体来苍采访拍摄,大大提升苍南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福建沿海各市县相比,苍南县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政策支持没到位,工作机制、规划编制、产业对接、合作交流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缺乏挑战意识、缺乏机遇共识
一是缺乏挑战意识。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快打造浙台经贸合作平台,如何主动争取、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措施,对加快推进苍南县转型发展,实现崛起跨越目标意义十分重大。部分干部对国家海西战略带给苍南县的重大发展机遇缺乏深刻认识,工作还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国务院《意见》颁布四年多来,苍南县许多工作仍旧停留在领导讲话和图文规划上。二是缺乏机遇共识。经贸合作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需要大家形成共识,齐心合力,共同打造。福建主要市县在谋划海西、宣传海西、建设海西已成为当地工作的主旋律,整个八闽大地已成为抢抓海西机遇、积极先行先试、争取加快发展的热土。相比之下,苍南县作为海西经济区成员,虽然主要领导对参与海西建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从全县看,仍存在思想不够解放、宣传不够广泛、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这与福建省兄弟县市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2.2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支持政策
一是缺乏统一部署。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规划面积大,整合区块多,目前还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也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出台,全县经贸合作平台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各区块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的格局。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建设范围260平方公里,整合区域内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苍南工业园区、临港产业基地、霞关对台贸易物流园等多个区块,如何在各个专项规划和各区块总体规划基础上,尽快编制好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总体规划,已成为加快建设经贸合作平台的关键。三是缺乏支持政策。国务院《意见》出台后,福建省随即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西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各市、县都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尤其是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平潭也将成为国家海西战略亮点区域。而浙江、温州至今尚无相关意见出台,同等享受国务院各部委海西政策还需要努力争取。
2.3缺乏硬件设施,缺乏先发优势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承接平台尚未打造完成,江南海涂围垦区吹填工程进展缓慢,大渔湾围垦工程暂缓建设,各区块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台直航专用码头还没列入规划,沿浦农副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还未启动建设,马站片区除了开通78省道外,十多年来没有大变化。二是缺乏合作成效。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园后没有实质性进展,台湾农民朱加兴领取从事个体经营第一张营业执照后,遥无声息。而漳州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5年,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47家,现年产值已达26亿元。三是对台客货运发展面临瓶颈。霞关口岸对台小额贸易受“两限”(货运船只100吨以下,每航次进出口限额各为10万美元)的规定直接影响业务量的扩大,导致运输成本高,已不适应当前贸易激烈竞争的形势需要。而玉环县于2010年7月成功实现了大麦屿至基隆的对台客运直航常态化。洞头状元岙码头于2009年10月成功开通台湾集装箱班轮航线后,并已着手筹备至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工作。周边县市对台客货运快速发展,使苍南县对台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四是丧失参与海西旅游业合作先机。在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了“三轴八区”布局,打造蓝色海滨、绿色山林、多彩文化、特色都市四大海西旅游产品系列,实现海西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温州市的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南麂列岛、洞头均名列其中,唯独苍南无一景点上榜。苍南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包装乏力、宣传不到位已成为制约苍南县旅游业发展的硬伤。
2.4缺乏交流活动,缺乏机制平台
目前苍南县对台沟通交流仅限于报导宣传、项目推介、参加展会、探讨交流等形式的活动,层次偏低、内容有限、机制不完善。两岸政府性协作机制未建立,与海西区域其它县市领导层和部门的磋商、互访机制未形成,城市间合作联盟平台缺乏,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对台友好交流活动不多。而丽水、衢州等县市早已主动发起并成立“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制定出台与分工发展机制。
3.以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为平台,推进苍南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
推进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不仅是苍南县参与海西建设的主要平台,也是符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提出的“南翼”要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的战略要求,我们要切实抓住“双海”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台农产品集散中心以及客货运直航口岸、特殊保税监管场所、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努力把苍南县经贸合作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验区。
3.1积极应对挑战,切实抓住海西发展机遇
3.1.1深入宣传,统一思想。通过宣传,深刻领会国家建设海西的总体部署,深刻认识“双海”战略给苍南县带来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上来,牢固树立“加快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就是加快苍南发展”的思想。推进经贸合作区建设,不仅仅是打开县门,迎来台商,更是苍南县经济转型发展、实现崛起跨越的战略机遇,是苍南发展的希望所在。
3.1.2强化竞争意识,机遇意识。随着海西战略的实施,围绕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在这场伟大的建设实践中抢到了先机,谁就抢到了发展的主动权。要切实把握好海西建设机遇,不断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在与时俱进中用好机遇,并积极争取把机遇转化成发展的成果和实力。
3.1.3敢于创新,“先行先试”。要充分认识和切实用好用活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要着眼于“先”、着重于“行”、着力于“试”,敢于创新创造,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先行先试,奋力成为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在对台招商和扩大利用台资上先行先试,全力构筑两岸产业对接的集中区;在对台工作和扩大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全力打造“两岸融合的示范区”。充分利用浙台经贸合作区平台,争取建立苍南县保税监管场所,设立对台金融合作试点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苍南县特色的先行之路。
3.2统筹县域规划,争取先行区政策待遇。
3.2.1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统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建设环境。当前,尤其要加强对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与策应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并设立常设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统筹协调和推进苍南县参与“两海”建设工作。抓紧制定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工作方案,建立高效规范的推进机制和责任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3.2.2统筹县域规划。要科学编制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规划编制要突出优势,明确定位。苍南县是浙江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海西经济区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关键区域,把苍南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次中心城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南翼滨海新城,符合国家“双海”战略要求。规划编制要坚持标准,注重衔接。做好规划是科学建设浙台经贸合作区的前提,要尽早启动,充分论证,起点要高、理念要新,既要主动做到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相衔接、相统一,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处理好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区块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关系,确保整个规划“一盘棋”。规划编制要结合实际,体现“先行”理念。按照苍南县各地的现有条件,确定规划建设几个先行区,比如在临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对台产业园区,在霞关规划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在建设建设精致农业示范区等。
3.2.3争取政策支持。高度重视苍南县实际与国家“双海”战略结合,专项研究国家及各部委的特殊政策,提高对这些政策的感知、借鉴和运用能力,组织力量跑部进厅,积极畅通与国家各部委及省相关部门的管道,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安排、用地用海政策、财政转移支付、金融创新、港口贸易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得到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最好是能争取到类似于福建省给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12条新政策,在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入留成、土地管理综合改革、投融资平台创新等方面有更大力度,努力实现苍南县与福建省各县市在政策上的同等待遇。
3.3完善交流平台,实现产业对接
3.3.1建立支撑平台。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战略一定要有平台支撑,要立足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着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具体就是建设“四个平台”: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3.3.2加强工业深度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中指出,温州等地要发挥各自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与台湾产业对接。苍南县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设想,加强与台湾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产业的对接,努力建设两岸产业对接专业园区,促进苍南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3.3.3加强农业对接合作。要借助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平台,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对台农业合作,尤其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精致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行之有效的对接合作。针对苍南县人均耕地少、土地流转成本高的实际,重点是引进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例如:能真正带动当地广大群众致富,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台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拥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精致农业企业,或者能利用苍南县大宗农产品(西红柿、紫菜等)进行精深加工的农业企业。对于这些类型企业,政府要在税费、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甚至可以采取比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来吸引台资农业企业入驻园区,推动苍南县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阅读期刊:中国新时代
《中国新时代》(月刊)1992年创刊,是由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主办的专业性涉外服务刊物主要发表专论,介绍中外产品,增进中外双方的理解与合作。《中国新时代》借助于自己的战略资源,已经构建了一个由众多跨国公司和国内领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HR总监、院校和业内专家组成的阵容庞大的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