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发表

牡丹文化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作用机制研究

  牡丹文化在洛阳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是洛阳城市形象的名片之一,牡丹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洛阳市旅游业核心产业之一。充分发挥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将牡丹文化进一步融入洛阳市未来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中,更加深入地将牡丹文化打造为洛阳标志性的国际旅游品牌,促进牡丹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从而进一步发挥牡丹文化资源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是由江苏省文化厅主管、南京博物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1985年在《文博通讯》的基础上创办。本刊定位独特、特色鲜明,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站在学术前沿,强调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及时关注重大课题的研究,利用刊物优势,发挥平台作用,发表了大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有效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洛阳牡丹文化历史悠久,牡丹文化形态和内涵丰富,牡丹文化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牡丹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觉,民众在延续牡丹文化的主体地位,促进了牡丹文化及其相关习俗的传承,才有了像牡丹文化节这样一年一度的赏花盛会,造就了牡丹文化旅游产业业态的兴盛。同时,牡丹文化资源同其他旅游资源形成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了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在丰富对旅游业发展业态研究、地区性特色旅游资源更好地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转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形象构建等方面,研究牡丹文化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牡丹文化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牡丹文化旅游产业是洛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牡丹文化资源作为洛阳市旅游资源核心要素之一,牡丹文化旅游业也是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清明节到五一这段时间是牡丹花的盛开期,在此期间洛阳市会举行“洛阳牡丹文化节”这一传统赏花节庆,该节庆是洛阳市一年一度的重要文化旅游事象。2016年,在第34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2350.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7.67亿元,其中牡丹文化节期间旅游总收入占洛阳2016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21.8%。2017年,第35届洛阳市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493.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13.07%,市区主要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达88.63%。2017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市一年之中旅游发展最热门、也最为关键的时期。牡丹文化是洛阳旅游的巨大热点,由此引发的巨大带动效应,促进了洛阳市其他旅游行业的发展,相关的旅游衍生品的开发,如牡丹瓷、牡丹书画、牡丹食品等也成为了洛阳牡丹文化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牡丹文化促进了洛阳旅游城市形象的传播

  洛阳市对其城市形象的定位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2016年,洛阳市旅游收入占洛阳GDP的总值达到14.35% ,旅游业是洛阳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洛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特色名片,洛阳市“以花为媒”,通过牡丹文化的跨域传播,实现其城市形象对内和对外的广泛延伸,扩大其作为旅游城市的对外影响力,提高游客对洛阳城市形象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二、牡丹文化旅游产业在洛阳兴盛发展的原因

  (一)牡丹文化是洛阳城市形象的核心元素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牡丹文化是洛阳城市形象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洛阳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是宋代文豪欧阳修对于洛阳牡丹的评价,得益于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牡丹花种植传统,牡丹在洛阳走进千家万户,受到人们的喜爱,牡丹也因此被称为“洛阳花”。牡丹文化已经融入到了洛阳市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洛阳市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洛阳市城市形象的代言。在无形之中牡丹文化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张力,促进洛阳对外城市形象的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文化自觉是洛阳牡丹文化旅游产业兴盛发展的源泉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的自觉,没有文化的自觉也就无法实现有意识、有目的的文化传承。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当地的文化持有者热爱本土的地方性文化,并自觉传承和发扬在地性的传统文化。民众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和媒介,文化自觉宰制着地方性传统文化的传播,为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培育了旅游消费氛围和消费环境。洛阳市的牡丹文化传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除政府大力支持外,牡丹产业的发展有者大量的民间力量的自发支撑。在洛阳,随处可见的牡丹书画品画廊、商店,群众性的牡丹文化题材的书法展示,富涵牡丹元素的群众性演艺的表演,对于牡丹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已经渗透到洛阳当地民众生活的许多方面。文化自觉增强了文化凝聚力,促进牡丹文化的传播,延伸了洛阳旅游市场的边界,也为牡丹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预留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形成合力

  洛阳牡丹文化旅游的发展同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共生式的发展模式。即以牡丹文化为元素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是洛阳旅游发展的中流砥柱,牡丹文化资源与洛阳其他旅游资源的发展如文物资源、历史文化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饮食文化等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水乳交融,不可分开。牡丹文化开发对洛阳旅游起到了名片和宣传的作用,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充实了牡丹文化的内涵,拓展了牡丹文化资源的开发边界,促进了旅游业衍生品的延续和洛阳城市形象的传播,这种共生模式促进了洛阳旅游业发展的繁荣壮大。

  (四)牡丹文化与洛阳历史文脉相辅相成,推动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延续

  历史文脉是区域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洛阳牡丹文化延续到今天,与洛阳整个历史文脉的传承相辅相成。洛阳是中国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历经十三个王朝,105帝王,历时1650年,历史气息浓厚,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牡丹是繁荣富贵的象征,深受历史上封建王朝的追捧,也是士大夫、贵族附庸风雅的对象,如欧阳修、文彦博、邵雍、程颐、程颢等,他们在洛阳开辟园林,培育牡丹,赏花吟花,从而形成了“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这样的士大夫赏花风气。同时赏花习俗也逐渐开始扩大到广大的市民阶层,每年牡丹花盛開时,赏牡丹花的习俗也为市民阶层所推崇。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互为表里,促进了牡丹文化的繁荣和延续,形成了洛阳独特的历史文脉,且未曾断流,这条以牡丹文化为核心元素之一的历史文脉正是当今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推动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延续。

  三、牡丹文化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将牡丹文化融入洛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体系当中

  全域旅游目的是指,全域范围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都被开发成吸引旅游者的吸引节点,旅游整体形象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多样、能吸引相当规模的旅游者的综合区域空间。洛阳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境内有着便捷的交通网络,旅游设施较为完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洛阳市域内富集着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有着以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观类旅游资源,也有着以白云山、木扎岭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总体来说,洛阳市既有旅游业态种类多样,全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巨大。牡丹文化作为洛阳旅游形象的标志之一,与域内众多的旅游资源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将牡丹文化进一步融入洛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发挥牡丹文化作为洛阳城市形象名片的影响力,以牡丹文化为连接元素,增强洛阳旅游产业不同业态之间的关联性,带动洛阳市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实现旅游业对于洛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以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依托,促进洛阳旅游业的国际化转型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旅游业客源市场的全球化,区域性的旅游资源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生命力,地方性旅游产业也因此会获得更大的客源市场。洛阳旅游业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绝不可以忽视对国际市场的把握。洛阳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对其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应该是成长为一座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在洛阳旅游业打开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洛阳牡丹品牌的国际化包装和塑造会起到重要作用。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人们对牡丹文化的认知有限,导致洛阳牡丹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像荷兰郁金香、日本的樱花等花卉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以2017年为例,在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共接待国外游客27.07万人次,而全市共接待游客总量2466.86万人次,境内游客数量与国外游客数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显示出了牡丹文化品牌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也表明牡丹文化有很大的品牌扩展空间。随着全球旅游信息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加快,很多优秀的地方性旅游资源可以在全球进行推广和传播,这也为洛阳牡丹文化品牌的取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更多知名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一年一度的旅游盛会,也是洛阳牡丹文化走出去的最佳时机,要充分利用好洛阳牡丹文化节这样的旅游推介平台和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对洛阳牡丹品牌实现进一步地塑造和包装。也要善于利用现代新媒体传播渠道,将牡丹文化作为古都洛阳特色性的旅游资源在多元化的国内外旅游市场进行宣传和推广,更好地展示洛阳古都风貌,进一步开拓洛阳市的国际性旅游市场。

  (三)促进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实现牡丹文化旅游衍生产品的多元供给

  文化旅游衍生品集中代表了当地文化旅游的深刻内涵,是地方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衍生产品不仅包含一些实物产品,还包括因游览需要、娱乐需要产生的劳务服务,总的来说,文化衍生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集旅游的消费和供给于一体。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行业相关旅游衍生品的开发存在明显地不足,在产品类别较为单一,以实物型的牡丹文化旅游产品较多,如牡丹瓷、牡丹书画和牡丹仿真花等这一类的旅游衍生品占据了当地旅游消费品市场的较大空间。而服务性的牡丹文化旅游消费产品较少,特别是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服务和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未来洛阳牡丹文化旅游衍生品的开发要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以牡丹文化这一特色旅游资源为开发基础,对旅游消费人群要进行广泛地调研分析和市场细分,进行牡丹文化旅游衍生品的创新设计和定位。不断推出多层次、符合不同消费人群需要、体验性较高的牡丹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需求。

  参考文献:

  [1]洛阳网.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精彩落幕[EB/OL].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6/05/06/010613835.sht

  ml,2016-05-06.

  [2]河南人民政府網.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圆满落幕[EB/OL].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7/05/08/010718216.shtml,2017-05-08.

  [3]安运华.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探析[J].中外建筑,2006(05).

  [4]张继梅.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J].齐鲁学刊,2013(04).

  [5]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 ——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03).

  [6]赵丽,邵璐.西安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模式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5(06).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填“免费获取指南”获得《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您前面已有人填单

相关推荐
EI推荐
SSCI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