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发表
基于学科能力的中考历史试题 命制与教学启示

  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体现在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所包含的各个能力要素上。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中考历史命题的目标,必须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命制相关试题,让试题成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资源。初中历史教学应优化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与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中考历史;历史命题;学科能力;历史教学

中考历史

  2018 年,随着北京中考制度改革,历史首次作为选考科目纳入北京市中考。中考历史减少了对单纯记忆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加强对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

  1 历史学科能力内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1]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2] 。目前普遍认同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3] 。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研究团队将历史学科能力定义为学生成功地获取、加工历史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心理调节机制,并将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3个层次[4] 。

  学习理解包括识记、说明、概括3个要素。识记表现为学生能将重要的史实与其所处时间、空间对应;确定史实在历史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复述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说明表现为学生能将历史概念和它指代的具体史实对应;用证据说明历史观点、结论;用文字或图示说明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表现为学生能从材料中提炼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从具体史实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将史实按一定标准归类。

  2 指向学科能力的中考历史试题命制探索

  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中赋分占比较高的历史学科能力有概括、比较、解释、评价,本文以这4种学科能力为例,探讨如何从学科能力角度命制试题以及如何利用试题引导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2.1 概括能力试题的命制依据概括能力表现,可以设计概括历史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归纳主题、总结历史阶段特征、分类归纳知识等试题,如“从历史展板的图片或材料中归纳展板主题”“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等方面分类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时间轴、年代尺或大事年表上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发展趋势”等。通过这类试题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的过程与方法,进而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2.2 比较能力试题的命制依据比较能力的表现,可以设计同类史实、史料或观点比较异同之处的试题,或者设计观察比较同类历史事物在不同时期变化的试题,如“比较史料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体貌特征的差异”“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等。通过命制这样的试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比较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提升比较的能力。

  3 基于学科能力培养的教学启示

  基于学科能力的中考历史命题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以下3方面的启示。

  3.1 整体规划能力培养目标与方法为适应课程标准和中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教学中需要加大学科能力培养力度。当然,能力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复训练;但在当前课时较少、又不能增加学业负担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可以依据课时和内容设计培养不同能力的教学模块分阶段分目标进行。如学习远古人类历史时多使用考古发现还原历史,就可以在这一时段的教学中集中培养考证能力,用多种文物对学生开展探究文物适用性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连续的培养,学生的考证能力与史料实证的素养就会提升。为此,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设计,规划每个教学环节应培养的能力与训练的方法,可以将试题引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素材,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3.2 突出能力培养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取向历史学科有自己的特色与教育价值。历史的学科特色包括多个方面,如时空性、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等。落实在试题命制中就是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命制试题,如命制文学艺术方面试题时,要将文学艺术作品放在它所处的时代中分析其历史价值与反映的时代特色,命制试题的落脚点应放在文学艺术作品与历史的联系上,而不局限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的特色。总的来说,考查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的试题最终的立足点都是历史,将其放入历史长河的发展演进中考查才具有历史学科特色,在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处理相关知识点,可以保持课堂教学厚重的历史特色。

  3.3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历史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理解、运用、创新的过程,学生首先要感受历史,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从而形成正确的知识运用与实践创新。命制试题时将学习历史的过程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呈现出来,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由感知到理解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这类试题的题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引导学习过程的环节,如试题环节一“感知历史提取信息”、试题环节二“收集整理积累知识”、试题环节三 “自主探究获得认识”、试题环节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通过4个逐渐加深认知程度与能力要求的环节递进迭代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答问题。有些试题即使题干中没有这类环节设计,也应该通过由浅入深的递进式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EB/OL].(2014-03-30)[2019-03-21]. http://old.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基于学科能力的中考历史试题命制与教学启示相关参考期刊《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填“免费获取指南”获得《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您前面已有人填单

相关推荐
EI推荐
SSCI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