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一篇音乐论文,主要讲述了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培养和新改革运用措施制度等等。本文选自:《中国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跨入新世纪后,教育部推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杂志也应尽自己的一份职责,以更好地为发展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服务。
摘要: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演唱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的艺术指导,此外,教师还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演唱之后,要能够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爱护学生演唱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而不是采用一些打击学生的话语,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不是演唱的料”等,这样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相反的,就是可以适时、适当地去引导学生:“你这样做很正确,要是可以改进一下发音就更完美了。”“不要害怕那个陌生的舞台,那只是你更进一步的垫脚石。”
关键词:声乐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政策,音乐发展,音乐论文
一、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现力,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其理解为将音乐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生命力来的一系列手段。声乐演唱者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才能通过歌声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及隐藏的情感表现在大家的面前。目前,我国在声乐演唱教育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不够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而只是在技能训练上给予高度的重视,长此以往,声乐教学者就只将教学的注意力放在发声技巧的训练上,比如如何训练学生的发音、演唱中如何咬字、如何拉宽音域等。对于初学者或者是演唱者来说,科学有效地演唱方法固然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那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空谈。但是,如果只重视演唱者演唱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就会限制演唱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注重演唱者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美地表现好声乐作品。
二、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创造背后隐藏的情感
音乐表现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声乐演唱者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在具体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音乐作品创造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造的风格。其次,还要了解作者身处的环境以及当时创作者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感。充分理解一个作品的背景、情感基调、深刻内涵,才能让演唱者在诠释作品时做到表现力准确而真挚。就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而言,它贯穿于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有了理想的教学情境之后,紧接着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各种背景知识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体验到乐曲的创作者在创造时期的真情实感,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并感悟创作者在创作时期的激情以及灵感。表演,更多的时候我们将其视为二度创造,同时它还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它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之后,要能够完全地融入自身的想象力,注入自己对音乐的感觉以及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科学地将与音乐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增强整个表演过程中乐曲创造者的真情实感。
(三)以丰富的舞蹈实践为保障
就声乐艺术而言,最基本的存在以及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在舞台上进行演唱,这是一个演唱者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却是大多数演唱者在舞台下演唱的特别娴熟,但只要他们走上舞台的时候,就会出现诸如紧张、胆怯、不忘词等一系列状况。演唱者因为心里恐惧导致演唱不自信,就更不可能再谈演唱的表现力了。大量的舞台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和锻炼学生的生活,还能让观众更多的了解演唱者。让演唱者不断丰富舞台生活,才能培养并激发其音乐表现力,才能让演唱者轻松的面对即将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最终为获得具有音乐表现力的歌唱效果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