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一篇财政类论文,主要讲述了财政农业资金运行与思考和新改革管理方式等等。本文选自:《财政研究》,《财政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摘要:建管并重,长期发挥效益。以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为目标、科学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明确建后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基础设施完好,同时,管护单位对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台账,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而且得到保值、增值。本文只是笔者工作过程中一些体会和思考,县级报账制运行好与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希望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实现县级报账制作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财政农业,财政制度,财政措施,财政论文
一、县级财政报账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专账核算不规范一是科目设置不规范,只设置了收支科目,没有往来科目和具体的支出经济分类,不能反映项目支出的具体用途和进度。二是支出附件不规范,报账附件仅有资金报账申请表和明细表,未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效证明文件。账册作为长久保存的财务档案资料,与支出的相关合同、审批文件等重点材料应装订在凭证后面,以便备查。2.记账信息不对称支农资金包括上级、本级甚至下级自筹配套资金均缴入支农专户,种类很多,金额很大,涉及“三农”的方方面面。项目的管理是由财政局农财科负责,而专户核算的记账人员在国库科,其对三农政策了解不是很熟悉,因此,在记账时对项目的分类不是很规范,有时沟通出现偏差,项目归类阴错阳差,从而导致项目记混的现象,时间久了或者是人员换岗,要想查清来龙去脉是件很繁杂头疼的事情。3.报账单位财务不规范县级财政报账的资金范围大部分是财政资金,对于单位自筹资金一般不列入报账范围,因此项目建设单位不能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核算。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政支持的主体大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最近几年刚刚起步,财务账册不是很健全,而且财务制度的使用也不规范,不是会计科目设计不正确,就是编制的会计报表不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4.单位报账不及时按照报账制的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合同、施工进度等提出用款申请,但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时间,有多余资金垫支或者可以赊欠的情况下,都等到项目实施得差不多了才申请报账。因此报账的发票中,单张金额较大、时间不吻合等情况时有发生,不能如实反映项目实施的过程。5.国有资产易流失即使办理了固定资产价值移交手续,但有些项目实施单位的账册不健全,从而形成账外资产。另外,资产使用单位对资产的建后管护不够重视,不能长久发挥作用,均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损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不到保证。
二、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克服和完善
(1)针对报账核算上的不足,最好能建立一个与报账相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办法,统一记账方法。(2)加强沟通协调,理顺账目。由于资金的报账和记账由不同的科室和不同的人员管理,双方要建立沟通协商机制,记账人员对弄不清楚的项目资金要及时与报账人员进行沟通,弄清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确保收支分明,报账人员要定期与记账人员进行核对账目,发现错误要及时调账,这样就能让财务信息使用者从账面上很快地查询到所需的数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创新财政报账管理手段。建立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市镇联动机制,将基层财政纳入报账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的就地就近优势。(4)强化项目资金决算审计。不论是项目实施单位还是财政部门,其账面反映的资金情况都存在不全面性,为了项目能按照计划要求全部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引入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真实性核查,对项目的投资总额和工程量进行审计、决算,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