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小学品德课堂中情境教学的作用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品德课是小学阶段实施德育教学的课程载体,影响着小学生的是非观与道德观。传统的小学品德课以教师单向讲授学科知识为主,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展开自主背诵与练习的程序展开。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快速完成知识传递任务,但是对小学生的道德与品质的影响甚微。品德课,是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课程目标为主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思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品德课产生心灵感悟。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弊端,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教师也应以情境教学法来组织能够引人深省的德育教学活动。
一、还原生活场景
小学品德课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小学生在成长阶段遇到的成长问题为主的,所以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所以,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还原生活场景,以便引起小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行为反思。还原生活场景是在小学品德课上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方式,也是改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就如在“我很整洁”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生活习惯,通过观察小学生的起床整理行为、卫生清洁行为等来判断小学生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整洁。然后,笔者便以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指出卫生问题。就如本班有一名小学生在利用生活用品演示自己吃饭的行为习惯时,便忽视了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这就说明这个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关注饮食卫生,所以笔者便借此展开了卫生教导,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养成勤洗手、勤漱口的好习惯。再如,针对本班小学生衣着不整洁的问题,笔者也展开了重点指导,要求小学生保证衣着、头发的整洁度。由于本节课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以小学生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场景为主的,所以能够让小学生直接意识到自己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据此作出改正与反省。
二、借用真实案例
虽然在课堂上还原生活场景是创设情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受到场地、设备与设施的影响,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还原所有的生活场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品德资源,而是要以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生表演、案例探究等方式来保证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就如在“欢欢喜喜过春节”一课中,笔者虽然并不能将教室变成春节庆祝会,但是却可以通过照片、视频、歌曲等呈现小学生熟悉的春节庆祝活动,通过放鞭炮、收压岁钱、吃团圆饭等实例来唤起小学生的生活回忆,并据此引导小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然后,笔者再以父母为了准备丰富的春节活动与食品而做出的努力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引导小学生体会亲情的温馨与美好,逐步引导小学生形成主动分担家务、帮助家长的意识。再如,在“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笔者以小学生自己与动物相处的实例为基础,鼓励小学生讲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然后以此来让小学生意识到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动物、珍惜动物。同时,笔者还以流浪狗、流浪猫的照片来唤起小学生的恻隐之心,使其获得更加深刻的德育感受。
三、利用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主要是为了利用各个地域的特色德育资源来实施品德教学的教学方式,将其作为创设情境的基本依据,可以不断丰富小学品德课的内容与情境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就如在“我爱家长山和水”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课中,笔者便在课堂上播放了本地的宣传记录片,引导小学生全面观察了本地的地域风貌与物产特色,充分展现了本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热爱家长的情感,笔者还鼓励小学生在课后展开实践调查,通过实地观察、访问等多种方式来收集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本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能够让小学品德课与现实生活实现无缝衔接,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品德知识,更易于引发小学生的积极思考,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是改善小学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基本方式,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小学品德课教师应主动分析品德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结合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借助于情境这个桥梁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静.浅谈小学品德课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9):42-43.
[2]陈丹.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作者:童燕华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