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品质服务 符合规范 安全放心

点击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发表

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关系分析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民族和文明的兴衰更替,除了人口、经济、政治、战争等因素外,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既关系人民福祉,也关乎民族未来。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建设美丽中国,不仅要为中国人民提供丰富的、优质的生态产品,更要让绿色惠民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产力;关系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双月刊)1985年创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环境监测》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

  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对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许多国家都把充足的高质量的环境、资源纳入到国家安全之中。我国虽然在理论上逐渐地认识环境生态破坏的危害性,进而在理论上提出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并把环境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规划。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环境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民众的环保意识不足、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人口总量大等众多原因我们还是走了一条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道路。如何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破解一直以来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思维与行为就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中央的集体学习,在学习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把生态提升到了文明兴衰的战略高度,这是对环境生产力思想的进一步深化。2015年10月习近平又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是把生态放到发展的基础地位,绿色是自然的生命之色,绿色的生产力才是第一位生产力,发展生态优先的绿色生產力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年习近平在黑龙江调研时再次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这个论断明确的再次指出了生产力的内容必然包括生态,而生态同时就是生产力。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又进一步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而生产力实质上就是产生和发展生命的力量,自然是生命之母也就意味着自然是生产力之母,生产力只有从自然的再生产中才能获得其持续进步的动力和自然基础。随后在5月20日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重申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因此,产业、生产、生活的发展都与环境良好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内生因素。

  二、正确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吸取国内外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我们已经认识到要抛弃这种使经济发展陷入先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再以巨额甚至超出赚取的费用去治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恶性经济循环发展模式。要在聚力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抛弃恶劣的旧模式,开创绿色、低碳、健康的大循环经济新模式,这样既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又能有效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既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又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维持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基础。

  2、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就是基于当下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然论断。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形势不断恶化的客观存在事实,使其成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迈进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习总书记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放眼时代更迭与轮替的整个过程,生态与经济水乳交融地更加深切,若处理不好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将无法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也就无法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3、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产力与生态环境追根究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道:“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在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认识、预见并从而控制那些起码是由我们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自然后果,维系住人与自然相处的平衡,这样就既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又能够使人类世世代代的生存与发展得以实现。

  三、正确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关系的路径

  1、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资源使用的源头抓起,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要以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间循环和社会循环为抓手,创建循环型工业企业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与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从法制上制裁、从经济杠杆上制约浪费资源的行为,从供地、供水、供电、供贷等政策上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真正使优化产业、优良增长方式在市场竞争中有利可图、有钱可赚。

  2、要聚焦“绿富同兴”

  以精准政策解决绿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让保护环境的吃亏。为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面积巨大的生态涵养区,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更是建设国际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结对协作机制,支持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切实把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约束落到实处,坚决查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以减量发展、创新发展促进绿色发展,结合疏整促专项行动,加大“散乱污”企业疏解整治力度,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产业,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让良好生态为社会不断创造综合效益。

  3、建立科学的GDP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GDP考核机制,首先就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既看产出,也看消耗;既看速度,也看质量;既看经济,也看生态;既看富裕,也看健康。对于那些不顾生态环境,擅自突破生态红线、越雷池一步者,要敢于追究、严于追究、终身追究。以终身追责落实环保要求,真正构建起严格、严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结束语

  政府在立足全局以长远的战略目光和科学的战略决策,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一手抓整治,一手抓预防,全面推进改善生态环境的进程,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和防治这个世界性难题,以积极的姿态领导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同时,公民能够自觉响应政府的各项科学决策,不断拓展自己的全局性视野,构建自身良好的环保社会意识并将意识付诸为行动,与政府携手共同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坦途走好走实,就能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生产力发展的最终胜利。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填“免费获取指南”获得《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您前面已有人填单

相关推荐
EI推荐
SSCI推荐